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电子游戏的层出不穷,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越来越多的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沉迷于手机游戏的人,成年人往往没有工作或工作清闲,而孩子则学习成绩不佳或父母缺乏陪伴。
从2019年9月起,北京安定医院副主任医师盛利霞接诊了许多“网瘾少年”。一天,一对父母带着16岁的儿子小强来到她的诊室。小强高瘦、白净,戴着金丝眼镜,头发整洁,安静地坐着,一言不发。他的父母则眉头紧锁,神色不安。
“孩子,你怎么了?”盛利霞首先询问小强,但他只是低头,不作回应。
“那你们说说吧!”盛利霞转向小强的父母,“孩子到底怎么了?”
小强的妈妈告诉盛利霞:“他今年刚上高一,但不喜欢学习,整天就知道玩手机游戏,而且脾气越来越坏,我和他爸爸都管不了他了。”
坐在一旁的小强,听了妈妈的话后,依旧保持着固定的坐姿,不抬头,也不回应。
盛利霞让父母先出去,然后轻声问小强:“孩子,你玩什么游戏啊?”“王者。”小强虽然还低着头,但还是开口了。
“玩得好吗?”
“还行。”小强开始一点儿一点儿打开话匣子。
“你现在学习压力大吗?一周休息几天?”
“一个月大概休一天半吧!平时都是每天早上5点起床,一直学到晚上10点半。”
“那你现在每天玩游戏多长时间啊?”
“现在玩得少了,感觉也没什么意思。”
“我听说有很多学生在食堂排队打饭时,还在抱着书高声朗读,是真的吗?”
“嗯,说的就是我们学校。”说这句话时,小强第一次主动抬起头来,看着盛利霞。
“好了,把你爸妈叫进来吧!”
盛利霞给小强安排了相关的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判断孩子有情绪问题,开了治疗情绪问题的药物,并叮嘱小强的爸爸:“别再找借口说忙了,平时多跟孩子说说话吧!不是问他上没上课、吃没吃饭、衣服穿得够不够,而是要尝试去了解他在想什么。这几天,你还是先把工作放一放,带着孩子出去玩一玩,陪他散散心吧!”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强的情况正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样,由于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陪伴,再加上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才使小强沉迷于手机游戏,并导致情绪出了问题。而在健康的家庭中,由于家庭氛围比较融洽,孩子一旦有什么压力和心事,也乐于向父母倾诉,而不是将自己一个人关在小房间里玩手机。
几年前,媒体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件事情:在某位歌星的一次歌迷见面会上,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小姑娘走上台来,对自己的偶像说:“今天,我爸爸住院了,但我没去医院看他,而是选择来这里看你!”
一边是给了自己生命,养育自己十几年,并供自己上学读书的父亲,一边是和自己毫无关系的歌星,而女孩子却在父亲住院的时候,选择了去看歌星。
看了这则报道之后,我们在指责那个女孩子没有孝心、缺乏亲情的同时,是不是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思考,当父亲当成这样,难道不也是一种失败吗?
其实,如果追溯中国的家庭教育史,我们就不难了解到,对有家庭教育传统的中国来说,自古以来就重视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就强调了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担当的责任。而在古代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就有许许多多的典范值得我们学习,比如《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治家格言》等,均强调了父亲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主导地位。
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由于大多数父母都忙于工作,而养育孩子的责任则让爷爷奶奶来承担。这样一来,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就会非常少,与孩子的沟通则几乎没有,所以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没有位置,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其实,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并不在于能够赚多少钱,也不在于能够给孩子提供多么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是取决于他们是否愿意付出时间参与孩子的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13su.com/xinwen/hangye/3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