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心声:构建亲子沟通的桥梁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然而,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他们可能难以充分表达自己。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尊重孩子的话语权,进而促进亲子间的理解与信任。

一、听听孩子的话

倾听心声:构建亲子沟通的桥梁

生活中,孩子会有自己的所思所想。由于年龄小,孩子的表达能力可能有限,说话有些词不达意,或者出于顾虑,不能直截了当地说出内心的想法。这时,家长需要耐心地让孩子把话说完,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只有这样,家长才能真正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

为什么父母自己老是唠叨不停,而不给孩子自由表达的机会?把孩子的嘴巴封起来,然后自己说个不停,这也未免太不公平了。常常有这样的情况:父母决定了一件事,孩子持有反对意见,刚说了一两句,父母就听不顺耳了,喝令他“住口”。父母老是觉得孩子不懂事,轮不到他们说话。其实,孩子从他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哪怕孩子气一点,也的确可以启发父母,弥补父母的决定或认识的不足。

父母没有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孩子说话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只能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里,做父母的就很难知道孩子所思所想,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无所适从;孩子的说话权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与父母产生对抗情绪,以致双方相互不信任,沟通困难。一份调查显示:70%~80%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和家庭有关,特别是与父母对孩子的教养和交流沟通方式不当有关。

有时孩子犯了一个小错,父母凭着自己了解的情况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而孩子据理力争地申辩。这时做父母的气上加气,心想:“你犯了错还狡辩?”于是,对孩子一声断喝:“不用解释了!”你能想象到孩子这个时候有多委屈吗?哪怕事后你为冤枉了孩子而向他道歉。但对他的伤害仍然已经造成。法庭审问犯罪嫌疑人还给其申诉的机会呢,怎么做父母的就不能容忍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辩解?

二、让孩子把话说完

倾听心声:构建亲子沟通的桥梁

一位年轻的母亲和她4岁的儿子陪着她的父亲一道去春游。儿子口渴了,妈妈从背包里拿出两个苹果,要儿子给外公一个。没想到儿子将苹果拿到手后,在上面分别咬了一口。见到孩子这样,母亲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担心父亲怪罪自己平时没将孩子管教好。

“妈妈!”儿子有话要说,看见妈妈狠狠地瞪着自己,于是将要说的话咽到肚子里去了。外公知道孩子这样做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便紧紧抓住孩子的手,笑容满面地问道:“乖孙子,告诉外公,你为什么将两个苹果都要咬上一口?”

孩子两只黑葡萄般的眼睛忽闪忽闪着满脸童真:“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外公。”外公笑得更欢了。母亲的眼里隐隐闪烁着泪花,既为有这样懂事的儿子而自豪,又为自己刚才的行为感到羞愧。

让孩子把话说完,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你会发现孩子是多么的可爱。让人把话讲完,实质上就是一个调查过程。只有让人把话讲完,才有可能了解到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芒的最为美丽的真相,同时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细致、严谨、豁达、大度的人生风采。

父母不让孩子把话说完,往往是出于以下几种心理:

  1. 孩子的话说到自己的痛处,让自己觉得没面子。
  2. 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不听孩子辩解,老认为孩子是在找借口。
  3. 觉得小孩子不懂事,没有耐心听孩子说。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孩子也有话语权,他想说话的时候,父母应该给他机会表达。老是被“住口”二字打断话头的孩子,慢慢就变得沉默了,他也就懒得跟父母说话交流了。这是因为父母的禁令让他觉得自己的意见根本不受重视,说了也是白说。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便会逐渐降低,这对于他的成长和人生都是非常不利的。

而老是听到“你不用解释”的孩子,会渐渐习惯了放弃为自己辩解的权利,会背着很多的冤屈,一个人默默承受,而这样的重负很可能让他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所以,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机会,也就是在避免上面提到的种种不良后果。其实,听孩子把话说完,又能浪费你多少时间?而你又多了一个了解孩子的机会。你可以根据孩子说的话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他理解有偏差的地方,你可以纠正;他看法片面的时候,你予以补充。这样,孩子的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三、耐心当好孩子的听众

倾听心声:构建亲子沟通的桥梁

当然,除了在他想说话的时候,让他尽情地说,还要在他沉默的时候鼓励他说,因为有的孩子根本没有为自己辩解的意识或者胆量。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的想法、不满或者委屈,会让他变得善于思考,也会使他的自主意识和表达能力得以增强。

要耐心当好孩子的听众。听和说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有耐心的听众才会有健谈的孩子。无论孩子讲什么,家长都要表现出认真聆听的样子,让他感觉到家长很喜欢听他说话,这样才能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

我们在向别人倾诉心声的时候,在诉说委屈的时候,不是也不愿意让别人打断自己的话吗?不是更不愿不等我们说完,人家就批评指责吗?“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话也适用于自己的孩子。

孩子情绪偏激的时候,你更要耐心听完他想说的所有的话。你觉得当时难以说服他,不妨先努力找出他的话中有道理的部分,并给予肯定。对没道理的话你可以说:“让妈妈再想想。”等到孩子情绪稳定了,说不定他就会认识到自己错了;没认识到,你再怎么谈自己的看法也没用。这样做孩子会从心里更爱你。

父母若能打开孩子心灵的锁,那么,孩子最愿为之敞开心灵之门的第一人,肯定仍然是父母。在孩子漫无边际的讲述中,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在孩子的辩解中,父母可以了解事情的真正原因,便于说服教育。所以,和孩子交谈时,父母千万不要只顾自己说话。

很多父母觉得和孩子沟通困难,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与朋友聊天时兴高采烈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而跟父母说话,问一句答一句,问多了还不耐烦。为什么会这样呢?只要稍稍留意便会发现,孩子跟朋友说话,对方常能耐心听他把话说完,还会赞同他的意见;而父母却总在听孩子说第一句话时便急不可待地训斥孩子,甚至找出更多的例子来证明孩子不对,根本没让孩子把话说完。

所以问题的症结不在于孩子,而在于父母不肯给孩子倾诉的机会。给孩子一个倾诉的机会,等于拿到了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金钥匙。父母不让孩子把话说完,一方面不利于孩子表达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孩子对着父母诉说内心的感受,是提高表达能力,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的极好机会。将孩子的这一机会剥夺,孩子的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在社会交往中就会出现表达困难,进而产生自卑情绪。而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很难谈得上心理健康,更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他们有表达内心感受、阐述自己看法的自由。父母应耐心地让孩子把话说完,孩子说得有理,应该赞赏,孩子说得不合理,可以进一步交换意见,直至解开孩子心中的疙瘩为止。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13su.com/xinwen/hangye/2746.html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28 日 上午5:16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29 日 上午5:52

相关推荐

招生微信

2024072306405259

微信号:yongxiangxx

招生电话

联系电话

150 - 8475 - 0584

全国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

招生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