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环境中,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成长的起点往往是模仿父母。父母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与人交往的方式,都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当孩子成年后,这些影响将在他们的行为中体现出来,如同开花结果一般。
孩子是否会以自己的父母为骄傲,父母能否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这些问题至关重要。那些以父母为荣的孩子,往往能建立更高的自尊心,并对自己设定更高的期望值。
作为家长,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同样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既然无法阻止孩子模仿,我们应确保自己值得被模仿,哪怕是最微小的生活细节也不例外。
案例分享:好榜样与坏榜样
吴欣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从事广告公司的文案工作,她有一个五岁的女儿,一家三口过着幸福的生活。大学时期养成的随性生活方式,让她习惯了直言不讳,不顾及他人感受。此外,她还有不按时吃饭和熬夜的习惯。尽管丈夫多次提醒,吴欣却屡教不改。
直到女儿上幼儿园大班时的一件事,促使吴欣决定彻底改变自己。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告诉她:“你的女儿非常聪明,几乎总是第一个掌握新知识。但她与小朋友相处时缺乏合作精神,昨天甚至对一个想跟她一起玩拼图的孩子说:‘这不是笨蛋玩的游戏,你清醒一点吧。’”吴欣震惊不已,意识到那是自己的口头禅,曾被丈夫多次提醒改正。
女儿如此年幼便表现出高傲的态度,将来步入社会必然遇到挫折。吴欣明白,现在就必须在教育女儿方面下功夫。她意识到,女儿的某些小毛病源自自己的行为。为了教导女儿,吴欣首先需要改正自己的缺点。
从那以后,只要女儿在身边,吴欣就格外注重自己的言行。她温柔地说话,对丈夫和女儿多加赞美,避免刻薄言语。晚餐后,全家人会在小区散步,回家后看些电视或阅读书籍。安排女儿入睡后,吴欣也遵循规律作息,按时休息。起初,她是有意控制自己,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形成了新的习惯。这不仅仅是为了给女儿树立榜样,更让她在同事面前赢得了体贴的赞誉。最重要的是,女儿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个文静、乐于助人的小姑娘,规律的作息也为她带来了健康的体魄。
孩子的模仿行为最初不会加以甄别,父母希望孩子学习的,他们会模仿;担心他们学习的,他们同样会模仿。这时,仅靠口头禁止是无效的。如果父母自己都无法做到,又怎能要求孩子做到?著名教育家朱庆澜先生曾明确指出:“无论何种教育,教育者都应以身作则,不能仅仅依赖言语传授道理,期待孩子信服。”若希望孩子品学兼优,父母首先应成为孩子的典范。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深远。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成为值得孩子模仿的榜样。
本文链接:https://www.13su.com/jiaoyan/qinzijiaoyu/2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