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时期是指儿童从6、7岁到11、12岁这一时期,这是儿童进入学校,开始以学习为主导活动,所以,这一时期又称为学龄初期或小学期。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于幼儿,由于开始接受学校教育,逐步进入正规学习,孩子经历的事情也多了,此时心理呈现出独有的特点:
(1)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比如,在画图时,他们渐渐能够注意到图中各部分的大小比例。他们的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
起初,他们选择观察对象常常从兴趣出发,以后则渐渐能够按照学习任务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了。对于外界事物空间特性的知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还需有具体事物的支持,比如,他们把“三角形”和“小旗子”、“长方形”和“桌面”相联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他们的空间知觉渐渐从直观向抽象过渡。对于时间的特性,小学生入学时能掌握他们经验范围内的时间概念,如前天、昨天、大后天等等。
但对于与他们的生活关系不太密切的时间单位,如几分,几秒、几世纪等则不能理解,而且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也比较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力和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都会不断提高,开始逐步懂得珍惜时间,学习的自觉性也日益增强。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们则不感兴趣,因而不易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
另外,小学生的注意范围较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比如,边听课边记笔记,同时注意演算速度和准确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而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有时记起来却感到困难。他们能记住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
而对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却难以记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记忆的自觉性、对词的抽象识记和意义识记的能力都会不断提高。
(2)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比如,在做游戏时,他们已不满足于用两根交叉的棍子表示飞机,而要求飞机要有机翼和螺旋桨等安
比如,低年级学生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他们在游戏中常重复从成人那里看到的动作和姿势,而且他们想象的游戏动作一般要有某种具体实物的支持。
例如,他们把沙子堆成桥梁、地道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比如,低年级学生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
就拿“大与小”的概念来说,他们通常是通过对大、小物体的直接感知获得的。而到了高年级,他们则开始能够依靠表现一定数量关系的词语来进行概括。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掌握概念中直观外部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掌握抽象、本质特征的成分不断增多。
(3)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比如,他们受到表扬立即兴高采烈,挨了批评则马上情绪低落。
此时他们虽已初步具有了爱憎的情感,但他们的爱憎还是和具体的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对父母、亲人的爱等等。
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他们的好恶不再是只停留在口头或面部表情上,而是常付诸于行动。比如,他们不仅在内心里崇敬和热爱英雄人物,而且能够以他们为榜样,帮助同学、努力学习…他们已能够把对身边亲人的爱扩展到对教师、对同学的爱和对祖国、对人民的爱。
随着求知欲的日益增强,他们不再满足于问“这是什么”,而开始问“这是为什么”,认识、分析各种问题开始注意从动机、效果多方面评价自己和他人,对成人的依赖性较低年级小学生明显减少。
(4)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
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地坚持。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会渐渐增强,他们能够自觉地完成作业。在遇到难题时,有时也能够控制自己不泄气、不分心,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另外,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比较强,因而家庭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比较多,孩子较易形成任性等不良习惯,因而就更应注意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5)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评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他们逐步学会了用道德观点和社会准则来评价别人和自己的行为,尽管他们运用的准则一般还是很具体的,他们的评价却变得越来越全面,能够同时看到正面和反面优点与不足。
另外,随着个性的发展,小学生的个性性格特征也不断增强,性格对他们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当然小学生性格的可塑性很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行为会渐渐形成习惯,性格也就越来越稳定,越来越难以改变了。
因此,父母就要在这个关键时刻注意多和孩子沟通,多问问孩子的想法。那么父母知道如何与小学生时期的孩子说话吗?
1.注意语音语速。
和这个时期的孩子讲话要比较慢、口齿清楚声调温和亲切,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让他理解自己的意思。有的孩子说话发音不准,口齿不清,大多是因为在学说话时父母没有注意纠正而形成习惯的。
2.不要说让孩子妒忌的话。
很多父母喜欢讲“妈妈不喜欢你了,喜欢隔壁小弟弟。”来刺激孩子,是很不对的。也不要用比较的语气刺激孩子,如“你看人家多聪明,一学就会,你怎么这么笨。”大都会引起孩子的妒忌心。
3.不要恐吓孩子。
恐吓会引起胆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道恐吓的话是假的他也不怕了。这将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4.不要在孩子面前讲他人(特别是孩子的老师和孩子熟悉的邻居)的坏话,这对孩子会有不好影响。
5.家长要多用积极鼓励性的语言。
家长要多用积极鼓励性的语言,少用消极、禁止性的语言。如水倒翻在地上,一般家长会说:“不要去踩,你会弄得一塌糊涂了。”有经验的家长会说:“水倒在地上,让我们拿拖布把它擦干吧!”孩子会很高兴的去做。
6.委托比命令好。
同样叫孩子去做一件事,“去把畚箕拿来,和“帮妈妈把畚箕拿来”两句话,在父母听起来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却有很大的不同。孩子不喜欢命令,喜欢受人委托,特别是小学时期的孩子,他觉得自己是“大人”了,父母叫他做事,他有一种被信任的满足,会非常兴奋地抢着去做。
7.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接受暗示。
他喜欢听成人讲悄悄话,也喜欢和成人讲悄悄话。例如,一个孩子不肯吃青菜,偶尔吃了一些,晚上爸爸妈妈就讲“今天亮亮真乖,吃了许多青菜”。躺在床上的亮亮听见了,第二天吃得更起劲了。一个孩子不肯给客人唱歌,妈妈说:“我们来说个悄悄话,商量一下唱什么好?”孩子就在妈妈耳边说:“我唱一个小燕子。”
说话时注意勾起孩子的好奇心,会使孩子更愿意接受所说的事情。
本文链接:https://www.13su.com/jiaoyan/qinzijiaoyu/1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