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某大学曾对世界上10个国家的1000名学生,进行了24小时“无媒体”体验实验,让参加体验者在24小时中,不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任何多媒体设备。参加这个体验项目的大部分学生表示,失去了手机让他们“坐卧难安”,他们表现出烦躁、不安、紧张、消沉等负面情绪,很多人甚至没有完成整个体验项目。
由此看到,在如今高度发达的电子信息时代,管理手机、放下手机、培养孩子自控力,是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孩子通力合作的大事,仅仅依靠孩子的自觉性和自制力,根本就难以抗拒手机游戏的诱惑。而管控中小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者课堂,有的学校规定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使用手机,芬兰则禁止向初三以下的学生销售手机。
在我国,教育部办公厅也于2021年1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那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引导,才能让孩子既合理使用手机,又不沉迷于手机呢?见表。
不同年龄段孩子合理使用手机表
年龄段 | 建议 | 理由 | 正确做法 |
---|---|---|---|
1~3岁 | 尽量不让孩子玩手机 | 1. 孩子在1~3岁时,视网膜还比较弱,所以在这个年龄段应该尽量少接触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 2. 孩子接触电子产品越早,专注力就越差,甚至还会引起多动症等注意力障碍。 | 1. 父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应该多与孩子互动,并适时更新孩子的玩具。 2. 父母的手机中不要下载任何游戏软件,以防孩子对游戏上瘾。 3. 如果孩子对手机产生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电话、发语音、拍照等功能,建立孩子对手机用途的正确认知。 |
4~6岁 | 尽量不让孩子玩手机游戏 |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经常缠着父母,让父母陪着他们玩,但很多父母为了图一时清净,便把手机扔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玩。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控力比较弱,一旦接触游戏,就很容易上瘾。 | 1. 父母的手机要去娱乐化,把所有的游戏、娱乐、视频等软件全部删掉。这样一来,即使孩子想要玩手机,也只是翻翻相册、拍拍照而已,玩一会儿就会觉得无趣,也就不会对手机上瘾了。 2. 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比如书法、美术、拼图等,只要孩子喜欢上这些,自然就不会总想着玩手机了。 |
7~12岁 | 对于孩子玩手机不宜强势打压 | 孩子到了七八岁时,开始进入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阶段,即儿童叛逆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所以会显得比较固执,有时怼得父母都无言以对。如果在前面没有很好地引导,那么孩子在这个阶段,往往就会沉迷于手机游戏,而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就是强势打压,或者各种威胁。但这些方法,实际上是弊大于利。 | 1. 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间、次数,作为必须遵守的规则,一定要严格执行,如若违反,就会有相应的责罚手段。 2. 家长要明白自己的目的,在督促孩子放下手机的时候,即使孩子出现顶嘴、哭闹等不满情绪,也应该尽量理解并宽容。 3. 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想要先玩手机再写作业,家长应该表示理解,而且尽量不要用命令的语气去要求孩子,可以用商量的语气。比如,可以这样说:“我知道这个游戏很好玩,但你得先把作业做完。把作业做完后,你再玩,可以吗?” |
13~18岁 | 适当干预,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 |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想认知水平已经比较高,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且很多孩子也拥有了自己的手机。这个时候,如果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父母可以适当干预,并给孩子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切忌直接没收手机或粗暴地打骂。 | 1. 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给予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这个时期的孩子,之所以沉迷于手机,除了游戏,还有青春期的萌动和对性的好奇。对此,父母可以试探询问,并对其进行委婉教育,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识。 2. 尽量不要让孩子把手机带到学校。这一点,家长可以向学校提出建议,让学校禁止孩子把手机带到学校去。 3. 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比如可以给孩子的手机安装一些听书的软件或者阅读软件,让孩子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 |
定好闹钟:遵守时间约定
很多年轻的妈妈都有这样的体验:自己在厨房做饭,孩子一个人在餐厅看动画片,或者玩玩具。等饭快做好时,妈妈就开始提醒孩子:“还有5分钟就开饭了,再过一会儿就洗手去,准备吃饭了,听见没有?”然而,孩子却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自顾自地继续玩。
5分钟后,妈妈把饭菜端上餐桌,却发现孩子还在继续玩,于是严厉呵斥孩子,并要求孩子马上停止,赶紧洗手去。这一下,孩子马上不干了,因为他手头上的“作品”还没有完成。妈妈更不干,继续大吼:“我5分钟之前就已经提醒过你了,你为什么不听?”但孩子并不管,继续闹…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去提醒孩子,那么效果可能就大不一样了。还是妈妈在厨房做饭,孩子自己在客厅玩,还是提前5分钟提醒孩子洗手,这时如果妈妈再多出一个动作一定上闹钟,那么5分钟之后,闹钟响起,即使孩子不能马上停下来,但他心里已经明白,该停下来了,这个时候如果妈妈开始干涉,他自然就会配合,因为他已经没有再闹的理由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定闹钟就是给孩子一个缓冲时间。定好闹钟后,中间可以适时提醒一下孩子,看看时间到了吗?如果还没有,那就再玩两三分钟,直到闹钟响起来。这个定闹钟的办法,不但适用于让孩子放下手机,也适用于在外面贪玩不肯回家的孩子。比如当妈妈叫孩子回家时,孩子说:“妈妈,我还没玩够,还要再玩一会儿!”这时妈妈就可以对孩子说:“那要不我们定个闹钟吧,你说定几分钟?10分钟够吧!等闹钟一响我们就回去。”这种情况,孩子一般都会很痛快地答应,而且日后还会主动要求父母给自己定闹钟。
本文链接:https://www.13su.com/jiaoyan/jiedu/3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