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主要不良行为

过度玩乐:青少年在情绪情感上,行为上逐渐独立于父母,与此同时也会违背父母的意愿,特别容易被好玩、有趣、新奇的事物吸引,出现失管失控的玩乐。

过度玩乐的危害:

1、过度沉于玩乐,过度的释放只会使身心更加疲惫,会导致睡眠不足而劳累。

2、过度娱乐,进入学校学习的时候会无心学习,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下降。

3、在玩乐的同时,会同时寻求更加新奇、新鲜、刺激性的项目,甚至涉赌涉毒,对青少年来说无疑是增加了自身的危险性,还会养成不良习惯。

赌博偷窃:青少年赌博偷窃是一种特殊的成长问题,也是一种违法问题,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应加强预防,及时纠正。

赌博危害:

1、赌博成瘾的青少年在身临其境时, 会不分时间、地点进行赌博, 荒废学业, 不服从父母管教。这一行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心理障碍累积的效应, 会造成心理问题的恶化。

2、在赌博的同时, 青少年会将金钱关系带入人际关系中, 社会价值观会发生扭曲, 产生拜金思想, 更加自私自利, 见利忘义。更有可能因为赌博的输赢与他人发生矛盾, 从而引起更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

偷窃危害:

1、进行偷窃时感到愉悦、满足或舒缓,久而久之会养成惯性的偷窃行为,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2、偷窃行为还会引起行为规范障碍症、躁症发作或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欺凌霸道:校园欺凌霸道行为极大地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除了身体上的伤害,还可以让被欺凌者出现抑郁、孤独、焦虑或自尊感下降等情况。霸凌事件不仅是道德问题,还会上升到法律问题。

欺凌霸道者的危害:

1、欺凌者在欺凌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感,不断增加霸凌行为。

2、社交能力下降。欺凌者在校园环境内受到欺凌团体中其他成员的追捧使其个性逐渐张扬,自负,霸道心理强盛。

3、会导致欺凌者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欺凌者如果在学校不能正确认识欺凌行为的危害性,没有受到正确价值观引导,这些学生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被欺凌者的危害表现:

1、社交能力退化,会变得自卑、懦弱。往往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觉得自己不适合与人相处,进而逃避他人,被害者也有部分变成欺凌他人者。

2、情绪调节能力下降。在长期被欺凌的状态下,会逐渐出现紧张、焦虑、不安、孤独、抑郁等情绪,难以得到良好的调整。这种状态往往会导致被欺凌者患上抑郁等心理疾病,严重情况下有可能走上自残乃至自杀的道路。

打架斗殴:打架斗殴属于暴力行为,无论是施暴者还是被施暴者,都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深远持久的危害,非常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打架斗殴的危害:

1、有暴力行为者不仅给他人带来伤害,也不利于家庭和谐。

2、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素养的缺少,会误认为使用暴力才能够解决问题,不利于今后的身心发展。

3、有厌学、逃学、弃学的表现,无心学习,彻底放弃学业。

叛逆暴力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心理性别强化的时期,他们会进一步走向传统的性别认同,它也是一段容易改变、转化、易出现心理生物性紊乱的时期,同时也易出现叛逆心理和行为偏差。

叛逆8.jpg

叛逆暴力的表现:

1、持续半年以上固化的情绪、行为失控,经常出现攻击性语言行为,对自己给别人造成的伤害无自责反省。

2、明显行为上的反抗,与家长、老师、学校规定进行反抗。态度表现为强硬,举止粗暴,且有突发性,难以自控。

3、青少年的叛逆心理表现为不服管教、缺少理想和信念,还会有离家出走、网瘾、暴力等行为。

叛逆暴力的危害:

1、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如果不加以纠正,会影响孩子成年之后的社会认知和心智发展。

2、形成叛逆性格的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一旦对学习感到厌倦,慢慢地就会出现逃学行为,甚至弃学行为。

3、长期处于叛逆心理和有暴力行为的孩子,在生活中不易得到他人的尊重,不利于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和人格发展,还会养成不良习性,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

本文链接:https://www.13su.com/chengzhang/shehui/295.html

上一篇 2024 年 4 月 22 日 下午10:13
下一篇 2024 年 4 月 23 日 上午9:34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